兩年前的Covid疫情爆發,對於家有幼兒的全職母親而言,除了要擔憂如何照顧家人和孩子的健康以外,
一夕之間要和幼兒24小時在家防疫,每日的作息少了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游泳活動的穿插,真的是讓我一個頭兩頭大。在跌跌撞撞間,我慢慢找出適合我們彼此的遊戲方式 – 戶外活動結合天然素材。自然素材的手作賦予孩子更多真實的感官體驗,與孩子一起體驗大自然的變化。
鬆散素材 – 顏色配對
春天的時候,歐利喜歡在公園撿野花,我將回收紙板上色後,再貼上一層博士膜,歐利就可以輕鬆將野花黏在紙板上玩顏色配對,這樣再簡單不過的手作就可以讓孩子玩上好一陣子。
鬆散素材 – 編織
歐利兩歲的這年情人節,我將回收紙板切割成愛心形狀,紙板左右兩邊有平行的切割口,用毛線纏繞在切割口,再讓歐利將野花編織在愛心紙板裡,成為情人節的花束送給媽媽。雖然她還不大懂何謂情人節,但我希望讓她慢慢感受,透過手作傳遞自己的心意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。
自製感官拼圖Sensory Puzzle
在歐利幼兒時期,我做過一次蝸牛拼圖,我覺得蝸牛算是簡易好上手,用熱融膠將回收紙板繞個幾圈當作蝸牛殼,然後用最容易取得的素材 – 石頭當作填充物,歐利玩得愛不釋手。雖然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很多高人製作的美感100分的感官拼圖,但我的心得是這樣類型的活動不在於媽媽製作的教具多美麗,主要在於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,從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製作自己的拼圖才是終極目標。